常时“碍”缩山川去,有夜自携“心”月来
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人们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和尊重日益增强。我们意识到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面临着诸多不便和挑战,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精神,河海大学“红色筑梦”支教团与“禹光逐阳”实践团携手,开展“常时‘碍’山川去,有夜自携‘心’月来”换位心挑战活动,学生通过模拟视障人群,以设置挑战关卡的形式,体验在视觉障碍的情况下,可能遇到的生活阻碍。

c48ccf17c3461d11c377503d3d741290_c204c594-8a2b-4ba9-81fc-532c37d79197.jpeg

知残助残,让爱无碍”助残知识科普

在孩子们纯真无暇的心灵中播下尊重与理解的种子,是塑造未来社会包容性与和谐性的关键。通过韩子赫老师的引导和科普教育,孩子们将学习如何与残障人士友好相处,认识到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。在这一过程中,教育孩子们如何与残障人士相处,激发他们的同理心,增强社会责任感,并为构建一个无障碍、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。

活动以老师的引导和丰富的科普材料为核心,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,老师通过故事讲述、动画展示和互动讨论,向孩子们介绍残障人士的生活状态和需求。孩子们通过观看生动的教育视频,了解到残障人士面临的挑战和他们的独特才能。在互动问答环节,孩子们积极提问,老师耐心解答,帮助孩子们消除误解,增进理解。

“心绘触感,眼启新视”感官艺术创作

在这个以视觉为主导的世界里,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他感官的潜力。视障群体以其独特的感知方式,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。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并理解这种不同的感知,我们策划了一个特别的环节——通过触觉感知形状,模拟视障群体的体验。这不仅是一次感官的挑战,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,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,激发他们的创造力,并增进对多元感知方式的认识。

在廉茗淇老师的指引下,孩子们戴上眼罩,踏入一个全新的感知世界。他们用指尖轻轻触摸纸板上的花、云、鸟等形状,感受着线条的起伏和形状的轮廓。在心中描绘出这些形状的图像后,孩子们拿起画笔,用颜料在画布上重现他们的触觉记忆。每一次笔触都是对未知的探索,每一次色彩的混合都是对想象的挑战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在创作,更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,体验着一种超越视觉的艺术表达。

随着活动的进行,孩子们逐渐适应了这种非视觉的感知方式。他们的作品,虽然可能与常规的视觉艺术有所不同,却充满了个性和创意。摘下眼罩的那一刻,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创作,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成就感和自豪感。通过这次活动,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其他感官来感知世界,更深刻地理解了视障群体的生活状态。他们学会了尊重和包容,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。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感官体验,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同理心和创造力的种子。

“盲厨探秘,触感奇妙”盲人大厨体验

在孩子们的多彩世界中,“盲厨探秘,触感奇妙”活动以其独特的体验方式,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视障人群生活的机会。孩子们将蒙上眼睛,亲手制作三明治,以全新的视角感受世界,体验视障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战。

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,小朋友们被分成若干小组,每组两到三人。在刘瑾怡和杨菲菲老师的指导下,孩子们戴上眼罩,开始了一场特殊的烹饪之旅。在看不见的情况下,他们需要依靠触觉、嗅觉和听觉来识别食材,相互协作,完成三明治的制作。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,但正是这些挑战,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视障人群的不易。

随着活动的进行,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在没有视觉辅助的情况下相互沟通和协作。他们开始更加专注于食材的质感和味道,更加用心地倾听同伴的指导。当他们最终品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三明治时,那份成就感和喜悦是难以言表的。活动结束后,孩子们纷纷表示,这次体验让他们更加理解视障人群的生活,也让他们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放弃,相互支持。

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。我们希望爱的力量能够成为翅膀,带领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,学会同情、理解和尊重。通过这些活动,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其他感官来感知世界,更深刻地理解了视障群体的生活状态。他们学会了尊重和包容,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期待这些孩子们能够将这份爱和关怀传递给更多的人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残障人士,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、更加和谐的社会。让我们携手同行,用爱点亮每一个角落,让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。

image.png